项目简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将促进区域协调上升到国家战略,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本研究着眼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借鉴国内外经验,建议广东以打造都市区经济为“抓手”促进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发展差距,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完善一体化城乡区域流动网络。广东要通过建设区域性交通网、智慧信息网、绿道网和文化驿道网等四大网络推动区域一体化“流动空间”建立,促进区域生产要素的“无障碍流动”,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最具效益的节点和枢纽集聚,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
2.壮大六大都市圈经济。以广州为内核,形成多中心梯度分布广佛肇都市圈。以深港国际都会区为内核,形成多中心点轴分布深莞惠都市圈。以珠澳国际都会区为核心,形成多中心均衡分布的珠中江都市圈。围绕汕潮揭临港空铁合作区,建设同城化发展的汕潮揭都市圈。建设孖城式协同发展的湛茂阳都市圈。强化韶关市与清远北部少数民族地区、河源北部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建设生态组团式发展的南岭生态型都市圈。
3.打造六大广域产业生态圈。强化各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和产业分工,强化重大产业合作平台建设,形成网络化产业集群布局:以广佛肇都市区打造全省新兴产业综合服务圈;深莞惠都市区:打造珠江东岸科技创新生态圈;珠中江都市区:打造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产业圈;汕潮揭都市区:打造粤东新兴产业合作圈;湛茂阳都市区:打造粤西临港产业联动圈;南岭生态型都市区:打造粤北绿色产业生态圈。
4.建设六大生活服务圈。依托都市区城际轨道网络串联各市、县区城区,构建综合性、多层次、均等化的六大都市区优质生活服务圈:以广佛肇都市区打造全省公共服务核心生活圈;以深莞惠都市区打造珠江东岸生态优质生活圈;以珠中江都市区打造珠江西岸先进现代生活圈;以汕潮揭都市区打造粤东新兴科技生活圈;以湛茂阳都市区打造粤西临港海洋生活圈;以南岭生态型都市区打造粤北绿色生活圈。
5.优化六大流域国土治理圈。实施“河长制”,推进环珠江口、东江、北江、西江、韩江和鉴江等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国土治理和资源集成利用圈,加强六大都市圈生态保护区共建共享、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设区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6.强化六大次区域特色文化圈。以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提升广东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进一步细化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空间,形成广佛肇都市区广府文化核心圈、深莞惠都市区创新创业文化圈、珠中江都市区大香山文化圈、汕潮揭都市区潮客与华侨文化圈、湛茂阳都市区百越风情海洋文化圈、南岭生态型都市区客家文化圈六大区域文化产业圈。
7.重塑六大网络化城乡协作圈。以六大都市圈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乡协作网络。提高城市群质量,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网络化建设,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本研究于2018年完成。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要求有关地方编制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或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同年,根据国家发改委对广东提出“粤东粤西分别培育都市圈,引领粤东、粤西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本研究,广东省珠江发展规划院开展了《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