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根据《广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区域协调专题报告》(我院2018年完成)研究相关成果,针对全省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所减缓,但发展差距偏大的格局尚未根本转变,粤东粤西粤北内生发展动力亟待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突出短板,区域政策体系与机制仍不健全,功能清晰、协同协调的区域发展格局尚未形成等问题,就如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盘棋”格局,制定了《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突出重点,持续施策;强化统筹,创新施策;坚守底线,综合施策”的基本原则,从分类指导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区域基础设施均衡通达程度、全面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提升区域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区域发展平台建设、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强化工作保障等9个方面提出了41条具体举措,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在总体发展格局方面,《意见》提出以功能区为引领,全面构建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其中,“一核”即珠三角核心区,是全省发展的中枢和主引擎;“一带”即沿海经济带,包括珠三角沿海城市和东西两翼沿海地区,是新时代广东发展的主战场;“一区”即北部生态发展区,主体是国家和省级生态发展(限制开发)区域,作为全省生态保护屏障。
二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意见》提出推动珠三角核心区引领发展,以建设全球城市区域为目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珠三角核心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推动沿海经济带协同发展,以陆海统筹发展,培育壮大汕潮揭、湛茂发展极,增强汕尾、阳江衔接东西两翼和珠三角的战略支点功能;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进一步发挥珠三角核心区辐射带动作用。针对北部生态发展区,《意见》提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加快构建和巩固北部生态保护屏障,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方式转型,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生态安全格局。
三是在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方面,《意见》提出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重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到东西两翼沿海地区,在东西两翼培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高地,主动参与南海保护与开发,建设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和海洋科技合作区。与此同时,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产业绿色化,构建与区域发展功能相适应的绿色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文化旅游、养老养生等生态产业。
四是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创新发展引领作用;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为辐射核心,制定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着力构建粤东粤西粤北区域创新体系。建立珠三角高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高新区对口帮扶机制,开展园区对园区、孵化器对孵化器、平台对平台的精准帮扶。
五是在区域发展平台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大力推进新区提质增效,结合当地实际突出主导产业,精心布局打造一批产业发展载体;加强对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的统筹规划和优化整合,重点引导粤东粤西粤北各市园区向综合园发展,推动各县园区向专业园转型,形成市县园区联动发展的新机制;规范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促进“产城人文旅”各项功能有机结合,建设“宜创、宜业、宜居、宜游、宜享”的新型发展空间。
六是在提升区域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方面,《意见》提出对标国际先进区域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改善区域整体营商环境。着力破除行政区划壁垒,促进市场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统一的区域市场体系。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广东自贸试验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辐射服务。大力推进跨省区域合作。
该《意见》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广东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重要论述要求,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行动,努力促进广东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推动各功能区实现优势互补、差异化协调发展,在提高我省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上迈出坚实步伐。